时间:2017/1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永岚产业园马铃薯种植基地

百香果种植基地

罗汉果种植基地

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潇水中游,属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1个乡镇、1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个村,总人口20.3万人,总面积.1千公顷(其中山地面积.6千公顷),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发展种植、养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的长期稳定增收,加快了全县脱贫步伐。

一、因地制宜,做好产业扶贫规划布局

(一)做好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县根据土地、气候资源和产业基础,立足生态,合理布局,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科学制订了《双牌县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在全县重点打造光伏发电、森林土鸡养殖、牛羊养殖、反季马铃薯种植、茶叶种植、中药村种植等六大产业。目前,已基本建成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品加工基地、特色旅游基地、光伏发电产业和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余个,初步形成了“东有生姜、雪莲果,南有茶叶、中药材,西有西瓜、猕猴桃,北有果蔬、优质稻”的产业格局。

(二)做实方案。根据全县产业优势和特色,出台了《年双牌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每个村创办3个以上合作社、1个种养专业合作联社和1个供销村级综合服务社,培育发展1个以上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贫困户按照规划选择发展一个以上产业。全县重点发展种植、养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并明确了产业扶贫扶持项目、对象,奖补办法、金额,实施办法和步骤。另外,县财政对专业合作联社每个奖补1万元,专门用于对接贫困户的产业发展。

二、创新机制,增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一)围绕基地抓产业扶贫。一是发展特色种养基地。充分发挥我县山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培植发展生姜、茶叶、水果、中药材、牛羊养殖、森林土鸡养殖、反季马铃薯为重点的扶贫产业,目前,我县建成了生姜基地3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水果基地4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牛羊养殖基地2万头(只)、森林土鸡万羽,以及蔬菜基地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0.6万亩等,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脱贫目标。二是发展光伏发电。在全县67个贫困村实施了光伏发电项目,全县装机总规模达千瓦(其中40千瓦64个村、60千瓦2个村、65千瓦1个村),投资规模达万元,已并网发电,每个每年光伏发电可达3万度以上,贫困村每年可增加收入4万元以上。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在各乡镇开发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旅游区(点),兴办农家乐等。目前,我县建设茶林银杏特色旅游小镇、麻江白水岭汉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麻江镇廖家村、理家坪乡坦田村、五里牌镇柏穆塘柳子湖、上梧江上梧江村旅游小镇以及何家洞镇何家村杨柳湾、龙洞文化艺术产业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创建泷泊镇田园牧歌等一批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等。

(二)围绕服务抓产业扶贫。一是开展结对帮扶。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调查,根据贫困户所拥有的资源、劳动力等情况,对贫困户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产业”的思路,有针对性的制定产业帮扶方案,对每个贫困户都明确帮扶责任人,并实行帮扶人责任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就业服务与指导培训,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务市场对接,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各项技能。年全县共培训50期人,通过培训,提升了贫困户劳动力发展产业和就业致富能力。三是发展电子商务。借助电商平台,完善了各乡镇电商服务站功能及配套设施,县电商服务中心建成了体验馆。积极与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服务站内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目前,在全县个村开设了电商网站,在全县67个贫困村开设电商服务站,带动0余人就业创业。

(三)围绕园区建设抓产业扶贫。为抓好农业园区建设,我县试点推进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休闲观光园、美丽幸福新家园“三园合一”农业综合示范区(简称“三分三合”)。出台了推进“三分三合”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园区建设带动贫困户脱贫,这一经验作法被湖南省委《改革简报》典型推介。一是整合土地。我县由县农建投委托乡镇土地流转中心组织贫困户以村组为单位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委托书》,将贫困户的土地连片集中起来,让贫困户享有土地经营权流转带来的固定收益。今年以来,农业园区共流转土地1.2万亩。二是开展产业示范。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园区,示范种植百香果、罗汉果、马铃薯、猕猴桃等,通过产业示范,带动全县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30户以上或贫困人口人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示范项目,县财政每个项目给予10-20万元奖补。绿润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园区示范种植百香果、罗汉果,引导五里牌镇、泷泊镇、江村镇、麻江镇贫困户种植百香果、罗汉果亩,每亩增收余元。三是实现产业融合。充分利用园区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资源优势,今年来,引进现代农业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15家企业,在园区建设特色种养基地、原材料基地,与园区内贫困户开展产业合作,联结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开发家庭种养、农村民俗、乡村旅游等项目,吸收贫困户劳动力参与园区建设,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

三、创新模式,加快产业扶贫发展步伐

(一)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我县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培育龙头企业。为发展扶贫产业,我县培育和引进了恒康集团、金蕊实业、万山农业、云浩农业等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通过引进恒康集团,在茶林镇、何家洞镇、上梧江乡等地发展黄柏、厚朴、杜仲等中药材基地亩,带动名贫困人口增收。二是培育种养专业合作联社和供销村级综合服务社。鼓励贫困户以劳动力、产业发展资金、土地、林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入股新型经营主体,由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目前,全县创办了专业合作联社个、供销村级综合服务社个、专业合作社个,通过合作联社或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脱贫。麻江镇廖家村先后成立了4个速生丰产林种植合作社、2个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53户贫困户入社,两年来人实现脱贫。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破解市场风险为根本,以促成贫困户抱团发展为重点,坚持“四跟四走”,着力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联)社、能人大户的利益联系机制,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和贫困户增收“双赢”目标。

一是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直接帮扶。对有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联)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并对贫困户给予产业奖补资金。我县引进云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森林土鸡养殖,按照“五个统一”(即防疫、供苗、技术、质量、收购)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养殖森林土鸡,今年来发放鸡苗30万羽,提供给贫困户养殖,带动了户贫困户增收。

二是鼓励联动发展。在发展扶贫产业中,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联)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每个村由成立的合作联社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把合作社与贫困户联结起来,实现共同发展。泷泊镇沙背甸村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专业合作联社,全村户贫困户人都加入了专业合作(联)社,合作(联)社与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四统一”方式(即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配),带动贫困户发展香芋、罗汉果等产业,年平均每户增收达元以上。

三是实施委托帮扶。对无力发展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委托龙头企业进行帮扶。对参与委托帮持的企业,以帮助贫困人口数为依据,给予元/人的产业资金和3-5万元/户的小额信贷支持,县财政贴息。目前,我县户申请小额信贷资金1.59亿元,并将小额信贷资金投给龙头企业,企业利用该资金扩大生产,并按资金的10%对贫困户进行分红。

四是开展股份合作。我县由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共同出资,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如湖南双牌县金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贫困户共同出资.2万元(其中贫困户资金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通过股份合作建设茶叶基地,帮助我县户名贫困人口脱贫。

(三)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强化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加强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二是盘活现有集体资产。积极探索贫困村集体资产以租赁、股份合作等运营方式,实现资产收益。三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贫困村通过光伏发电、推动土地流转、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股份经营、通过服务创收等路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县财政整合资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产业项目(光伏发电除外)每个村给予5-10万元奖补。今年全县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例如:县农委结对帮扶的沙背甸村共投入30多万元用于发展罗汉果种植亩,产业的利润分配实施“4:4:2”(集体占40%、贫困户占40%、贫困生教育基金占20%)的分配模式,带动21户贫困户脱贫,帮助16户贫困生入学,该村今年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

四、健全机制,做好产业扶贫保障措施

(一)健全力量保障机制。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顾问,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帮扶方式,县里成立了62个驻村工作队,全县名干部职工与户贫困户名贫困人口实行结对帮扶。

(二)健全资金整合机制。先后出台了《双牌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双牌县扶贫小额信贷分贷统还操作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加强资金整合,确保集中资金办大事。今年来,全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亿多元,其中多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县政府注入风险补偿金万元,选择农商行等银行为合作行,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我们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对发展种植、养殖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的分别给予-00元的补贴,全县累计用于产业补贴资金达万元以上。

(三)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paizx.com/spxly/8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