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精准扶贫、新型工业、宜居城市、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五大重点工作,是当前也是未来五年双牌经济发展必须取得突破的关键领域,务必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带动全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1、实施精准扶贫大攻坚

今后几年要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确保年全县整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小额信贷等三项重点工作。产业扶贫要按照“四跟四走”的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发展“一乡一品、一片一特”富民产业,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工程,通过帮扶栽一亩果、养一头牛、种一棚菜、学一门技术、输送一名劳动力等方式,让每一户扶贫对象都有一项增收技能和增收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要尊重群众意愿,加强规划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确保超额完成应搬尽搬、应贷尽贷和上级安排的任务。

二是强化精准到户。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每一个贫困户都要有明确的帮扶人员,都要有详细的脱贫办法,并拿出计划书,明确时间表,绘好路线图,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

三是创新扶贫方式。着力强化驻村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力度,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下乡村入社区进农家,实现扶贫力量全覆盖。积极推进现代农林产业规模开发,实施“公司+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引导贫困对象进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扶持发展以农村淘宝为主的电商扶贫,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扶贫。推进社会扶贫工程,鼓励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创业能人结对贫困村、贫困户,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建设、贫困对象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做好结合文章。把扶贫开发与县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特色基地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对扶贫开发的带动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努力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把扶贫开发与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结合起来,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奖惩,形成工作合力。

2、实施新型工业大升级

在其他产业还没发展到足够支撑双牌加快发展和做实财源的阶段,新型工业的主体作用还不能动摇,未来几年,还必须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做大做强做优,到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亿元和亿元,年均递增分别达到20%和25%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加快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工艺和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向精、深、高端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五年内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要达到60家以上。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其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

二是引进培育骨干企业。创新开展工业专题招商,每年实实在在引进1-2家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规模企业、上市公司,不断培育骨干财源。推进倪家洞风电场、麻江五星岭风电场等风电项目建设,打造绿色能源新极点。支持乐福地医药包材、仕诚塑料机械制造、华长源高速公路波形护栏等企业做大做强,以其为核心建设包装材料、机械制造、交通设施等主题产业园。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加强银企对接,推动银政企合作,支持规模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到年力争引进和培育1-2家企业上市。

三是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原则,力争将我县工业园打造成集主体工业园、商贸物流园和生态产业园为一体的百亿省级新型工业园区。要理顺园区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要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逐步推动园区抵押土地置换解套,提升园区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厂房综合利用率。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出台针对性政策,设立产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促进园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实施宜居城市大提质

宜居城市建设事关我县城镇化进程,事关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要立足双牌县情,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加快创建富于双牌风情的国际慢城,打造全国最美滨水县城。到年,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

一是织牢畅达的城乡路网。进一步破解交通瓶颈,积极争取修建洛湛铁路复线和衡道高速,尽快竣工双零一级公路,竣工投用S霞灯至蔡里口二级公路、打理公路、茶阳公路,加快对进出阳明山、上梧江、何家洞的县际边界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改建农村公路公里以上,构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加快公路客货站场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湘桂运河建设项目,改善潇水沿线水运软硬件设施,打造水运黄金线路。推进城市路网建设,规划建设潇水二桥、三桥,加快城区路网改造,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二是加快宜居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规划水平,完成和推动“一城三区”系列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实现乡镇总体规划年全覆盖,行政村村庄规划年全覆盖。实施景区和城区“两区融合”工程,老城区要按照“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要求进行立体提质,逐步完善水电路讯管网地下工程,建好停车场、公交站、垃圾站、公厕等公共设施,高标准开展绿化亮化美化,深度融入文化底蕴,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文化厚重的魅力城区。河东新区要整体开发,建设一座集商贸、休闲、旅游、康体、居家等为一体的高品质新城,将其打造成为我县国际慢城的核心配套区。城北新区要突出工业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同时,要结合各地实际,借鉴先进模式,打破地域界限,大力培育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情集镇和品质活力乡镇。

三是完善科学的城市管理。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和执法,创新城市经营模式,探索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运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强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确保城市运行健康有序,城市文明指数大幅提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城市秩序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行数字化、信息化城市管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

4、实施生态旅游大突破

抢抓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和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时代机遇,未来几年,力争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将全县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养生福地。到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一是合理布局。以打造国际慢城为总抓手,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以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科学布局全域旅游蓝图。各行各业围绕旅游强支撑、聚资源、优服务,将旅游打造成为全县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开放的亮点。着力构建大阳明山旅游区、县城旅游产业集聚区、日月湖旅游产业集聚区、紫金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一个龙头、三大集聚区”集聚式旅游发展格局。同时,抓好乡村旅游和民宿游,规划建设好永连公路、日月湖和紫金山三条乡村旅游走廊。

二是创建品牌。阳明山要进一步打响生态、“和”文化、海峡两岸交流品牌,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县城要争创、打响“国际慢城”品牌,加快建设四季花海、永和公园、永山公园、永岚现代农业观光带、全省知名体育运动休闲基地、源味双牌美食节等项目。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要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确保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日月湖旅游区要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开发,五年内争创国家4A级景区。紫金山旅游区要将龙洞文化艺术产业园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新兴生态文化旅游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

三是找准抓手。以“双创”为目标,加快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以规划为引领,公开招聘高水平旅游规划公司,完成国际慢城、日月湖和紫金山三大旅游区总规、控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完善全县旅游规划体系。以智慧旅游为载体,加快建设“互联网+景区”工程,实行“导航、导览、导视、导购、导游”,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双牌”。以“融合”为切入点,用“全域旅游”思维引领各项工作,将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网格化管理、现代农业开发等工作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时时处处融入旅游要素,点点滴滴体现旅游风采,推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5、实施现代农业大发展

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切实强化农业基础,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五年内,争创国家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县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建立乡村公路建、管、养长效机制,提质改造农村路网,每年建设1-2条全省示范性美丽公路。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持续推进农网、通信网改造,五年内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移动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实施好国家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大力推进以潇水双牌段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灌区配套、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农村安全饮水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大幅提高农田综合生产、防汛抗旱的能力。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推广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安全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效改善现代农业基础条件。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打造优质稻综合产业园、蔬菜省级示范园、生态农业文化艺术休闲产业园、生态茶叶标准园、马铃薯产业园等“五大园区”。大力发展原生态种植养殖,打造虎爪姜、野生茶、葡萄、森林土鸡、黑山羊等规模种养基地。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力度,争创国家级、省级品牌农产品,快速打响我县农产品的生态绿色优势。突出发展生态林业、林下经济,实施区域封山育林,改善林种结构,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推动建设森林康养基地,争取碳汇交易市场落户双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村市场主体,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建设美丽乡村。集中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美丽乡村,五年内建设市级美丽乡村50个,每年建成1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强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村寨、旅游名村的保护和建设。以建设扶贫样榜村、小康示范村等为重点,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夯实农村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真正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美丽乡村。

赞赏

长按







































如何根治白癜风
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paizx.com/spxly/6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