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漫步上院李氏化州大宗祠随想

广东化州李荣

小树杂草爬满墙头,

岁月变成苔藓,

装饰了你的厚重。

将底蕴静谧,

沉睡在闹市中。

历史也许变成传说,

只有那日寇留下的弹洞,

或可窥视往日的苍穹。

随意捡起一截砖头,

竟是官砖,

独有的印戳专用。

不敢用手去擦拭尘埃,

轻轻将它抱在怀中,

让它感受我身心的悸动

.......

天气晴朗,艳阳高照。

今天,准备到大宗祠去上香。时值午后一点多,化州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人声车声笛声,声声震耳。好不容易穿过热闹的街市,终于踏上进入大宗祠的小巷。

一进入大宗祠的庭院,聒噪声戛然而止。静,静,静。一片静谧使我身心顿时安静下来,仿如来到另一个世界一般。正午的阳光悄然洒满庭院,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漫步在大宗的周围廊道,庭院角落,楼上楼下。沉默着大宗破烂的窗棂门栏,探究着大宗的一砖一瓦,念想几许。

行完楼上所能行的房舍回廊。登上天台,极目四周,回眸眼前。大宗,满目疮痍,破烂不堪已是不争的事实。

踏上西楼,再回望正殿。楼上后来的乱加乱建、修修补补,灰浆、土瓦,杂乱无章,与原来欧式风格显得不伦不类。楼上破烂处的缝隙,杂草与小树争春,汚迹处处,苔藓衍生。所有的门户洞开而破烂不堪,很多窗棂了无影踪,所有的阳台栏杆支离破碎、摇摇欲坠。幸得主体砖墙厚重结实,墙壁未有倒塌。但,我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些。这些都不是我今日之所想,而我却又表达不了我心内之所想,心里怪怪的,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

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正厅。先前为祖宗点上的三柱香已烧完,再为祖宗点上三柱香吧!却发现供奉的茶酒久未换过,而水果糕点亦已发霉腐烂。于是买回新鲜果品,再添上茶酒,燃上三柱香之后,我在祖宗之牌位前,再拜再叩!深深的再叩!

在再三叩首的那一刻,我终于醒悟了,心内灵光乍现,这,难道是祖宗显灵点化?

始祖承元公开基于上院,生息繁衍于双牌西湾一带并向周围辐射。那里物产丰富,水网交错,沃野千里,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先辈们辛勤劳作,耕读传家,于是乎人丁不断壮大,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个大族。

开族后年间,上院李氏又出了一个举人——苏村八世祖李宾。李宾公因功名出仕,官至宜山县教谕,即一县掌管教育的最高长官吧。从上院之双牌西湾,到苏村蓝溪,再到梅菉、吴阳、黄坡,都属于鉴江下游水域之平原地带。富饶有余,但远离县治府治,对于后代子弟求学有所不便。身为教谕的李宾公对此深有体会,于是牵头策划在州治化州城买地建祠堂兼学堂。这块地面朝鉴江,鉴水长流,背靠宝山,宝山积翠,真正的一块风水宝地。向南不远处,便是州中最大的学宫孔庙,那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呀!向北不远处,便是钟鼓楼、州治所在地。而这块宝地即在两者之中间。

想到这,我们上院李氏后人好应该为李宾公的爱族之心和远大眼光而致以深深的一礼。

这里,许多宗亲读者会问,怎么祠堂会带有学堂功能呢?

据我分析,上院李氏虽然人丁兴旺,贵为望族。但毕竟距离州治几十里,若是黄坡吴阳那就更是路途遥远了。而上院李氏在州城及州城周围并无大村落,为什么不在苏村或双牌、西湾而花巨资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州城建祖祠呢?这就使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宾公的眼光独到之处了。

我想,李宾公不只敬宗爱族,这种建宗祠连带学堂会馆的创举,也足以证明李宾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因为有了宗祠,有了学堂,有了会馆,上院李氏宗亲不论是来州城求学、考试、经商、务工、访友、探亲都有了一个落脚点,大大方便了全族宗亲。

于是,也就明白了我们祠堂为什么能够大量使用官砖的原因。

官砖,顾名思义,即是官府专用,一般用在城墙、关隘、宫廷、官府等公共建筑,而私家是禁止使用的,而李宾公则是利用办学建会馆得来官砖。个中缘由,现在还有很多美丽传说。可能一块官砖就能让我们编写一段美丽的故事,那官砖可真是古董呀!哈哈!古董没有故事怎会成为无价之宝呢!

自从有了化州大宗祠之后,不仅方便了李氏子弟的读书求学,也密切了族间亲情交往,而且,上院李氏从此更有了凝聚力、更加紧密团结,宗族事业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壮大,英才辈出,声名鹊起,成为望族。在化吴两地,历来就有这种说法"报出上院李,绝没人敢欺"。这些,不是没有根源的。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上院李氏又出了一位风云人物,他就是李汉魂将军。他回乡省亲祭祖时,见此祠堂已是残旧颓废,毅然组织族老商议重建,将军给予了大力支持,于是运来英国水泥,德国钢材,将祠堂改建成化州城首栋钢筋混凝土二层欧式建筑,并且在前面修挖了风水回塘等。

新修的欧式祠堂设计新颖、简朴大方,气势恢宏,是当时粤西地区采用进口水泥钢材修建的第一家新式祠堂,也兼有学堂会馆功能。还请来孙中山大总统的文胆邹鲁先生为祠堂题字,于是轰动一时,远近闻名。

也正因为如此,重建的大宗,风云际会,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李郁,李一鸣,李富,李植森等革命功臣、将领,就是从大宗祠雄起的,承惠了大宗祠的福缘。

建国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是不可抗拒力的,上院李氏化州大宗祠也同所有祠堂庙宇一样遭到劫难。所幸大宗祠的砖粗墙厚、进口钢筋水泥建造,也幸得上院李氏后人千方百计的保护。个中艰辛,在此难以一一陈述。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宗祠,终于屹立不倒,终于回到我们的手中。

然而,今日的大宗祠已是板穿墙裂、破烂不堪、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所以,我希望全族宗亲兄弟,大家行动起来,出谋献策,同心协力尽快将大宗祠修缮好。

宗祠兴则宗族兴,宗祠旺则宗族旺。上世纪李汉魂将军领头重修大宗祠后就产生这么一大批的风云人物就是最好的例证。现在,看看我们的大宗祠,祖先神位虽然已重新升座,但宗祠的破败与冷清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堂堂四十多万人口之大族,号称一方之郡望,一个大宗祠,连个看门人都没有!

再回头看看别家别姓的宗祠,今天,我落泪了。你呢!

故祠悲歌

非因我不伦不类,

明砖土瓦西化。

小巷斜阳秋风,

谁曾光顾我家。

墙头杂树蔓生,

野鸦栖身独霸。

衣衫早已残破,

苔藓好心为我披挂。

岁月予我沧桑,

污水为我清洗容颜。

鉴水自西而东,

族裔沿江遍布。

飞雁迁南徙北,

后世散叶他乡。

想如今,

社会繁荣,

国富民强。

谁登积翠宝山遥指,

噫,那是谁家破砖残瓦?

想我族裔四十万,

如何敢说是我上院之家!

作者后注:上院李氏大宗祠,座落于化州市城区闹市中心,始建于明朝,最后重修于民国,建筑占地二亩多,欧式风格两层楼房,主殿首层为明朝古砖建造。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此建筑雄伟庞大,被日本鬼子飞机作为目标轰炸,炸毁了部分建筑,并且在主楼板留下弹洞。

上院李氏化州大宗祠是上院李氏目前唯一仅有的一座全族性大宗祠,解放后被政府没收另作他用。十多年前,一批热心宗亲经过不懈的努力与非常艰辛的争取,终于得到政府确认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迁走了占用单位和住户,同意按文物修复和恢复功能。

上院李氏化州大宗祠,是有多年的历史底蕴,它历尽沧桑,就是最后重修至今也已80多年,加上后来的乱改乱加建,已经面目全非,破烂不堪,亟待紧急维修保护。

编者按:本平台,这是第一次刊登用心灵、用诗歌来呼吁保护家祠的文章,可看出李荣宗亲对家乡对家族对未来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他的浓浓爱意,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下此文,希有所启发,并尽快修复好上院李氏化州大宗祠,以慰先祖以启后昆。

李荣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指南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paizx.com/spxqh/47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