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随笔 .05..07初版 《列电人》订阅号曾经发布过一篇文章《我国第一台列车电站》,列表详述了第2列车电站调迁发电的历程。沿着这个路线图,我们看看地方志书是怎样记载老2站的足迹的。 编辑这类稿件,感到比较难。一是查不到相关地方志,或者不一定都有老二站的记载。二是有的志书不写列车电站的序号,有的序号不一定准确,列车电站进点、发电、调迁时间等要素也可能与《列电人》的文章不一致。 地方志书对老2站的机组出力,也是标注不一,有千瓦的,有千瓦的,《韶关发电厂志》标注的是千瓦。 地方志写列车电站时,往往会交待清楚因什么用电需求而来,因什么供电满足而走,这是比较有逻辑性的。 这里只是原文转载志书类资料,需按档案资料和当事人追忆的印证,来鉴别、梳理、修正。如赵祯祥写的老2站拆迁时间轴,就比较详细:年八九月份组织人员拆迁列车电站,年初完成拆迁,年八九月份安装试车结束。 .05.20增补版一,修订的内容是: 1.补充了《曲仁煤矿志》的记述。按原文“广东曲江”没有查到相关志书。 2.韶关发电厂列车电站的内容,来源于《韶关发电厂志》,原文误写为《广东电力工业志》。 3.曲江是韶关的一个区,因此作为韶关电厂系统备用电源用时,应该不需要调迁,可能是原地(河边厂)变换了甲方。因此,加了《列车电业局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相关内容,比较形象些。 增补版二,修订的内容是: 1.补充了《咸阳供电志》的记述,发电日期与原文一致。 《咸阳供电志》把列车电站的上级单位,说成是“国家交通部”。 原文“调陕西咸阳为棉纺厂发电”,修改为“调陕西咸阳为西北国棉一厂发电”。 百度百科——西北国棉一厂: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棉纺织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曾经是纺织业的旗帜,走出过举国闻名的劳动模范赵梦桃,也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工人出身的国务院女副总理吴桂贤。年5月5日全面动工建设,年5月17日正式投产,年10月,西北国棉一厂宣告破产。资产负债率达.54%。 2.补充了《中国煤炭志江西卷》的记述,没有写电站序号,只是写年-年发电的是千瓦的电站。年,又调入一台千瓦的列车电站。而《初版》原文写的是年2月调入江西萍乡为煤矿建设发电,相差两年。这个千瓦的列车电站还没有落实。 3.补充了《连云港电力工业志》《新海发电厂志》的记述,也是有时间差异。如都写第2列车电站发电时期是年2月至年8月。其实,从戚墅堰发电厂离开有时间是年。 4.补充了《安康地区志上》《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志》的记述,让我自己弄明白了修建指挥部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就是为三线建设重点工程阳安铁路发电。发生在西乡地区施工过程中的汽车拉运火车及发电列车的故事,生动感人。 5.补充了《株洲车辆工厂厂志(-)》的记述,简单一句话:年12月15日,为解决工厂生产用电不足困难,从水电部租用的千瓦发电列车开始发电。 6.补充了《衡阳工业志》的记述,耒阳白沙矿务局租用国家电力部列车电力局第2、第5列车电站,发电能力分别为千瓦和千瓦。年8月,经电力部同意,将两列车电站调入白沙矿务局。 7.“年6月返河北石家庄第一发电厂检修”,这个应该是“北岔道电厂”吧?!这个话题另文探讨。 到现在,也没有查到在石家庄整修、赴丹东的命令等信息。通过近期的资料的搜集,至少能够看懂老二站相关的词汇了。 期待指教。 《列车电业局统计资料汇编》: 《列电人》订阅号 《我国第一台列车电站》 第2列车电站调迁发电历程 序号 日期 调迁发电历程 01 .10 从江苏无锡 调河北石家庄整修 02 .07 应急调辽宁安东(丹东)为抗美援朝发电 03 .03 调陕西咸阳 为棉纺厂发电 04 .06 返河北石家庄 第一发电厂检修 05 .12 调山西榆次 为纺织机械厂发电 06 .07 应急调湖北武汉 为抗洪抢险发电 07 .11 返山西榆次 为纺织机械厂发电 08 .06 调山西阳泉 为火电厂建设发电 09 .02 调江西萍乡为 煤矿建设发电 10 .01 调江苏常州 戚墅堰电厂发电 11 .05 调江苏新海连 (连云港)发电 12 .08 调广东曲江 为煤矿建设发电 13 .02 调广东韶关 为火电厂建设发电 14 .03 调湖北丹江口 为水利枢纽建设发电 15 .11 调陕西西乡 为工程发电 16 .11 调湖南株洲 为车辆厂发电 17 .05 调湖南耒阳 为白沙煤矿发电 18 .07 落地湖南耒阳 白沙煤矿 一、年10月,从江苏无锡调河北石家庄整修《戚墅堰发电厂志》: 民国35年(年)10月,由扬子电气公司出面向英国MV(茂伟)公司订购1套千瓦流动型列车发电设备。 民国36年2月,该套发电设备由英国运抵上海吴淞,3月底转运到戚墅堰发电所。4月,国民政府经济部发出《电气事业许可证)。 安装工程于4月1日开工,至6月27日完工,耗时88天。 列车发电设备安装后期,由英国MV公司派来两名专家,帮助发电设备的安装、验收及调试工作。 民国36年7月21、22日两天进行验收试车,由厂副总工程师蒋大恩负责,试验情况与制造厂提供的资料相符。 10月11日下午4时正式并网发电,1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编为11号机,11、12号炉,单独配有值班工程师。 该套流动型列车发电设备是我国第一座投运的列车电站。 发电所遭国民党飞机轰炸后,此套流动型列车发电设备于年12月拆迁至无锡第二发电所,后又调往石家庄地区。 二、年7月,应急调辽宁安东(丹东)为抗美援朝发电《丹东电业局志》: l年6月23日水丰电厂被美国飞机轰炸,安东地区全部停电。6月25日晚21点开始,通过千伏东连线,由大连向安东每日晚19点半至次日早3点半以66千伏供电(电力千瓦),直至燃料工业部调来列车发电厂(容量千瓦)于7月18日发电,大连66千伏电源停供。 三、年3月,调陕西咸阳为西北国棉一厂发电《咸阳供电志》 第一章供电 第二节电网 (一)初建的35千伏电网 年5月18日,咸阳市区解放。5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到当时的咸阳纺织厂,向全厂工人讲话,号召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改善市场供应。但是,当时咸阳纺织厂仅有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时发时停,勉强维持原有生产,无法进一步发展。 年9月,西安电业处决定,由西安人民电厂向咸阳供电,架设由西安变电站经三桥变电站至咸阳的35千伏(实际送电电压为33千伏)输电线路,全长26.78千米。这是咸阳第一条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终端在原咸阳纺织厂南门内东侧。 年11月20日该项工程动工兴建,年4月该线路和临时变电站投运。同时,在咸阳街道架设6千伏配网线路,供纺织厂等工业用户和咸阳城内政府机关、商店及居民生活照明用电。 年,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筹建施工时,为解决电力供应不足问题,由西安三桥变电站至咸阳第二条35千伏线路开始动工兴建,终端在西兰公路与咸阳市人民路交叉处之西北角(即今咸阳供电局办公大楼院内)。并在此处兴建咸阳第一座正式的35千伏变电站,即咸阳变电站。线路长度29.55千米。 年11月,该项工程竣工投运后,停运了咸阳临时变电站,将原来的35千伏线路改造后,延伸至咸阳变电站,西安至成阳双回路送电。 咸阳变电站未投运以前,于年3月,由国家交通部调来列车电站投入发电,解决了国棉一厂基建施工用电问题。但列车电站未与系统并网运行。 四、年6月,返河北石家庄第一发电厂检修查第2列车电站与石家庄第一发电厂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石家庄第一发电厂”的来龙去脉。在网上查来查去,还有点难度。 这个应该是“北岔道电厂”吧?!另文探讨。 五、年12月,调山西榆次为纺织机械厂发电《榆次供电志》: 第三章电网建设 第一节首例跨区域电网建设与千伏枢纽变电站 一、经纬纺机厂列车电站 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简称经纬纺机厂)于年9月在上海筹建,同年冬厂址选定在山西榆次郭家堡村西,占地万平方米。该厂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纺织机械厂,是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年1月,经纬纺机厂正式建厂施工,一开始曾组织挖坑架线至榆次城内(西车站水场),使用榆次电灯厂有限的电力供工地施工用电(《经纬三十年》第页)。 同年8月,由县城火车站至厂内铁路专用线米开通。9月,燃料工业部直接调一列装机千瓦列车电站沿专用线开进厂区,现场发电以供基建施工用电。 列车电站的发电机组和全部辅助设备都安装在车厢内,包括锅炉、汽轮发电机、冷却水塔、化学试验、配电、办公等多节车厢组成。 据《中国电力工业志》当代中国出版社年2月第一版页载:“新中国建立前中国还没有移动电站,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迫切需要用电,曾用一台旧有的千瓦发电设备,改装成全国第一台列车电站;年由上海电业局用一台旧有的英制千瓦快装机组制成第二台列车电站??到年底已拥有5台,容量为1.3万千瓦,职工人的规模”。 因此,经纬纺机厂建厂期间这台列车电站当属我国第一台且为山西省第一次使用的列车电站。 年冬,由太原至郭家堡经纬纺机厂施工厂区33千伏线路及变电站建成投用后,列车电站仍并网运行一段后退出调走(《晋中地区电力工业志》版第页及许效增等老职工回忆)。 《晋中地区电力工业志》: 第十五章大事记 年 燃料工业部调千瓦列车发电站,供经纬纺织机械厂施工用电。 《晋中市志·第二册》 卷十六·能源工业 第二节输变电 输电线路 民国年问,晋中电业基础薄弱且分散,各县电网规模、范围很小,低压配电线路总长度不过数十公里,县与县之间互不联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晋中百业俱兴,工业、手工业逐步兴旺,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加快。 年,经纬纺织机械厂开始筹建。年,国家投资94万元,建设太原—榆次35千伏输电线路22公里,在郭家堡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安装千伏安变压器2台,晋中电网建设开始起步。 期间,国家燃料工业部调一列千瓦列车电站,到经纬纺织机械厂专用铁路线上发电,解决暂时用电问题。 …… 六、年7月,应急调湖北武汉为抗洪抢险发电《湖北省电力工业志》: 大事记 年 1月11日武汉冶电业局第三发电厂创安全运行天纪录。 7月武汉防汛缺电,远在山西榆次的列车电站接到调令后到达武汉,向排洪水泵供电,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武汉市委给该列车电站记集体一等功。 七、年11月,返山西榆次为纺织机械厂发电(没有查到相关志书) 八、年6月,调山西阳泉为火电厂建设发电《阳泉发电厂志》: 第四节增装列车发电机组 进入“一五”后,全市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尤以煤炭工业发展为快。因电力工业超前发展不足,致使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据历史档案记载,为缓解当时全地区缺电千瓦(指最大机组检修时)的矛盾,以适应和满足地区年用电急需,电厂本着“度电必争”、“度电必省”和力求把有限电力用到最紧要处的原则,曾连续制订《关于阳泉市各厂矿排水泵和给水泵加大积水坑及使用设备避开照明高峰用电措施》、《关于阳泉市各厂矿非24小时动力用户用电轮休办法》、《关于阳泉市政府调整全市照明负荷实行定时定额用电方案》、《关于阳泉市各厂矿提高力率减少无功负荷的措施》、《关于阳泉发电厂对外供电降低线损措施》等六项节电降耗措施,其中《定时定额用电方案》以阳泉市政府名义下达。 以上措施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缓解地区缺电局面还必须增加装机容量。 年阳泉地区最高用电负荷为千瓦,即使电厂全机炉运行,尚缺电千瓦,最大机组检修时则缺电千瓦。虽经采取措施调整负荷,压低高峰用电,重点保煤保铁,但仍不能满足需要。 鉴于太阳线路年内四季度才能建成投产输电的情况,鉴于地区处在“工业等电、农业盼电”的实际,为解决二、三季度缺电问题,调遣列车发电机组支援发电便成为当务之急。 列车机组的特点是,凡就近铁路、煤源和水源,并有一块适当空地,即可安装发电。阳泉发电厂靠近石太铁路,煤源、水源、地理条件同时具备,从而为列车发电提供了方便条件。 年11月,中央燃料工业部决定将列车机组调来阳泉支援发电。随即电厂责成发电工程师沈燮楠和宋春国进行选厂勘测工作。 阳泉地势山多,石太铁路位于桃河南侧,铁路走向为东西横贯,桃河两岸地势狭窄。阳泉车站与矿区虽有道岔,但位于石太干线以南;桃河以北至铁厂一带,虽有道岔但无适当空地安置列车,选厂范围只能限于铁路以南。 当时,阳泉发电厂确定列车机组选厂的基本原则是: (1)需占用平方米以上空地一块,标高与现有铁路相当,以建筑主厂房及冷却水池; (2)靠近铁路,减少铺设道岔投资,并相对于铁路干线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铁路机车引起的较大震动; (3)靠近水源主管道,并有充足的供水量; (4)靠近现有送电线路,以节省架设送电线路投资; (5)尽可能就近阳泉发电厂,以方便联系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根据以上选厂的五项原则,经过两个多月勘测,初步选出阳泉二矿南道岔、阳泉矿务局总仓库(当时称作基建库)和小阳泉村东侧地段三处为列车机组选厂可比方案。最后选定阳泉矿务局总仓库(铁路干线以南至东南侧十米处)的一块空地为列车机组建厂厂址。此空地东西向米,东南向45米,位于阳泉发电厂以东一公里。铁路道岔从二矿岔道处另劈岔道引入,地面标高与铁路干线相当。 选定厂址后,当即抽调副厂长郭文亮、工程师宋春国、刘云青及陈志群等七入组成基建组(正副组长分别由郭、宋担任),对列车工程包括工程设计、工程预算、材料物资,以及施工组织等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年1月中旬,在太原局、当地市委及市财委的重视与支持下,首先与铁路局达成道岔出岔协议。并同时委托矿务局崔建华进行图纸设计。经过修改图纸,于同年4月8日与阳泉建筑工程局达成施工协议。4月11日正式开工,4月20日完工。 在道岔出岔工程竣工前四天,即年4月16日,经电厂原计划股股长赵鼎臣办妥租赁合同后,产权归属保定列车局,统一编号为第44号,设备容量为千瓦的一辆发电列车,奉命从榆次郭家堡变电站安全驶入,暂停在卸煤岔道上。 列车电站至阳泉发电厂间架设临时联络线一回,采用木杆木横担6千伏单回路50毫米2铜绞线,纵跨铁路至东而西与母线联接。 列车工程,包括主厂房,循环水池、碎煤机房、上煤机房、联络线、避雷装置、铁路道岔等项工程,于年2月26日开工,历经60天施工过程,于同年4月25日全部竣工。4月27日,由李生惠担任总指挥,组织列车机组试车发电。同日,阳泉市副市长焦剑心隆重主持试车剪彩仪式。试车完毕,正式与阳泉发电厂并列运行,对外送电。 根据太原局指示,列车到阳泉后与电厂合并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即两厂在组织领导及生产计划方面实行统一,统一以电厂的组织名义对外,但保持列车电站的编制,作为电厂内部的一个组织机构。 年1月16日,随着太阳线路建成投产,在阳泉地区投产发电近9个月的列车机组,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后,由阳泉调至江西萍乡煤矿。 列车机组所起作用,正如当年厂长郭守信说的那样:“在阳泉,列车机组于缺电时而来,待缓解后而去。它的历史功绩是永存的。” 九、年2月,调江西萍乡为煤矿建设发电《中国煤炭志江西卷》 第三篇煤矿生产 第二章煤矿生产辅助系统 第五节动力 二、电力 (一)矿区供电 1.萍乡矿区 年,萍乡矿务局用电量大增,在对泉江电厂扩建的同时,调入千瓦列车发电站1台,并在高坑黄泥墩建设35千伏变电站,架设黄泥墩至青山矿35千伏输电线。 年,千瓦列车发电站调走,又在当年调入千瓦列车发电站1台,使用到泉江电厂扩建完工后调走。 十、年1月,调江苏常州戚墅堰电厂发电《戚墅堰发电厂志》: 年下半年,苏南地区电力负荷加重,用电紧张,10月,电力工业部决定派列车电站到苏南。 年1月17日,第二列车电站由江西萍乡转入戚墅堰发电厂,各车间抽出检修人员会同列车电站人员施工,仍安装在原列车发电设备处。1月27日投入运行。 列车电站有职工名,与戚电厂分为两个企业。 十一、年5月,调新海连(连云港)发电《戚墅堰发电厂志》: 年5月2日,列车电站调往江苏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发电。 《连云港电力工业志》: 大事记 年 2月中旬北京电业管理局调列车电业局第2列车电站l台千瓦机组到新海连市发电。年8月22日,列车电站撤走。 《新海发电厂志》: 大事记 年 2月因地区缺电严重,列车电业局第2列车电站的1台千瓦机组在海州并网发电。年8月22日撤离。 十二、年8月,调广东曲江为煤矿建设发电《曲仁煤矿志》: 第四章机电管理 第一节机构与设施 二、设施 年5月,煤炭工业部中南煤管局审查批准了曲仁煤田开发方案和有关的基建项目以后,开始曲仁输变电工程建设。 即首先由电力部所属保定列车电业局调用一组列车发电站安装于京广铁路河边厂车站,作为矿区电源。并架设一条从河边厂直达格顶,全长32公里的35KV第一回输电线路。同时在茶山、花坪、格顶等矿场分别建立一次变电站。列车发电站于是年10月1日正式送电。 在此期间,先后由南岭煤矿调来2台24QKW柴油发电机组和1台KVA锅炉蒸汽发电机组,分别安装在花坪探井和格顶平峒,作临时电源,解决压风、局扇、矿灯充电及机修用电,保证矿井顺利施工。 年,省煤矿建筑安装公司施工,将35KV输电线路从河边厂延至十里亭电站后,曲仁北交矿区即由韶关发电厂供电,河边厂列车发电站随即撤离。 十三、年2月起,作为韶关发电厂的备用电源《韶关发电厂志》: 第四篇厂属企业 第三十七章公用系统及其他 第三节列车电站 列车电站,是安装在一长列列车车箱(约9--10节)里的单排列非露天式装置的成套汽轮发电设备组成的发电站。冷却水采取二次循环的方式,其发电容量一般在-千瓦之间。由于列车电站具有结构紧凑简单,搬迁十分方便的特点,因此非常适用于一些暂时缺电的地区或是作为工业建设的临时电源之用。 韶关发电厂建厂初期的年至年间,曾租用过列车电业局的列车电站。 年2月,在本厂一号机组投产发电后到二号机组建成以前,一遇停机停炉,就会遇到检修缺电的问题,给生产工作造成困难。鉴于这种情况,厂租用了列车电业局的第2列车电站,作为系统的备用(主要用于检修缺电时期)。 2号列车电站的铭牌出力为千瓦/时,租用期间安装在韶关市河边厂地区发电,需要时则通过千伏石——十里亭的高压输电线路倒送回厂。 该电站在年1月韶关发电厂二号机组投产发电后,根据省局的指示,调往湛江使用,以解决湛江化工厂的工业用电问题。 年11月,根据当时韶关地区电力生产不足与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由韶关发电厂租用列车电业局的第5列车电站,同样是安装在韶关市河边厂地区发电。租用期限原定到年3月底止,后由于整个韶关电网仍然存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根据省局的指示又延长一年。 第5列车电站铭牌出力为千瓦/时。 十四、年3月,调湖北丹江口为水利枢纽建设发电(没有查到相关志书) 十五、年11月,调陕西西乡为工程发电《安康地区志上》: 第五章铁路 第一节铁路概况 一、阳安铁路 阳安铁路西起陕西省宁强县宝成铁路阳平关车站,经宁强、勉县、汉中、洋县、西乡、石泉、汉阴,东至安康地区安康市,与襄渝铁路接轨,全长.6公里,是连通宝成、襄渝两条铁路干线的联络线,为国家一级、中国第二条电气化铁路,简称阳安线。 …… 年1月,阳平关至勉西段重点开工,继而全线开工,由铁路第一工程局负责施工,年12月成立修建指挥部及军事管制委员会,工程代号。 《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志》: 阳安铁路,自宝成铁路阳平关站起,由西向东横贯陕南,途经勉县、汉中、城固、西乡、石泉、汉阴到安康,全长.6公里,是我国第二条电气化铁路。 修建阳安铁路,不仅能够大力促进陕南地区工农业及各项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该线在安康与襄渝铁路相联通,构成了西起川陕,东至南京,上海,与陇海铁路平行于长江以北的又一条东西大干线,起沟通西北与中南、华东之间的路网骨干作用。陕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汉水谷地,资源丰富,山珍颇多,沿途有不少古文化遗存。然而自古以来,因其地理条件所限,交通长期阻塞,宝成、襄渝铁路建设,虽对陕南交通状况有所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开发需要。为加快三线建设,国家于年11月正式决定修建阳安铁路。 …… 阳安铁路于年9月开工,全线工程以局7万余名职工为骨干组织施工。陕西省动员地方40余万民兵及相关单位参加筑路,由修建指挥部统一指挥,于年10月8日铺轨到达安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阳安铁路属三线建设,施工期限紧迫,其重点工程及施工中的重大问题很多。桥隧为全线工程重点,仅摘其几例略加记述: 1.桥梁工程(略) 2.隧道工程(略) 3.汽车拉运火车及发电列车。 当时,该线中段的西乡地区施工急需用电,解决供电问题则成为中、西段工程能否衔接的关键,关系全线整个工期。但发电列车远在城固,且由10节车厢组成,主体车厢重达吨,其余每节重约60至80吨,高6米,全长米。转移如此长大笨重物件,以往均用机车牵引。城固至西乡相距66公里尚未铺轨,该段公路路面狭窄,沿途有40多处陡弯,5座桥涵最大允许通过量仅为60吨。为确保正常施工,指挥部决定使用汽车拉运发电列车,群策群力,经过10天拖拉运行,终于将发电列车从城固安全运抵西乡,解决了施工用电难题。 十六、年11月,调湖南株洲为车辆厂发电《株洲车辆工厂厂志(-)》 大事记 年 12月15日为解决工厂生产用电不足困难,从水电部租用的千瓦发电列车开始发电。 十七、年7月5日,调湖南耒阳为白沙煤矿发电《衡阳市工业志》: 在地区建设裕民电站的同时,耒阳白沙矿务局租用国家电力部列车电力局第2、第5列车电站,发电能力分别为千瓦和千瓦。年8月,经电力部同意,将两列车电站调入白沙矿务局,白沙局报经省煤炭工业局批准,修建坑口电厂,向白沙局位于耒阳境内的白山坪、南阳、红卫三大煤矿供电。 《湖南电力工业志》: 除衡阳外,白沙矿务局从年l0月起租用千瓦的第5列车电站。从年起租用千瓦的第2列车电站。后来两站均移交该矿务局管理,并于年先后建厂安装。 十八、年7月,落地湖南耒阳白沙煤矿《湖南省电力工业志》 第一篇电源建设第二章火力发电 二、船舶、列车电站 (一)船舶电站 年,省电网尚未到达滨湖地区,为向湖区电力排灌工程提供机动电源,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投资万元,建造一艘船舶电站。设备总体布置由湖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船体由湖南省交通设计院设计,湖南省船舶修造厂制造。船体总长37.7米,宽11米,深3米,高7米,吃水1.1米,排水量立方米。机舱内安装从衡阳电厂拆来的美制快装式千瓦汽轮发电机和7.28吨/时锅炉1套,由湖南省机电工程局一处负责拆建。 年11月,湖南省水利电力厅确定该船由长沙电厂管理,对内为一个车间,对外称“湖南省船舶电站”。 年7月13日,该站(船)先后开至安乡、泪罗、沅江等地排渍、抗旱。年7月又拖至凤滩水电站建设工地作临时施工电源。该站在具备有输电、变电条件的地区,船到达后一天内即可供电,净供电力千瓦。 70年代中期,湖区电网已四通八达,湖南省水利电力局于年决定撤销该站。发电船及发电设备无偿调拨给沅陵电厂,生活船调拨给湖南省水电建设公司挖泥船队。 该电站自-年共发电.7万千瓦·时。 年4月,因湘南地区严重缺电,水利电力部从江西调二号船舶电站来衡阳,容量为千瓦。因上煤设备未完善和煤质不合要求,至年4月才正式发电。 来湘初期该站作为衡阳电厂的一个车间,由湘南电业局和衡阳电厂共同管理,后因灰渣堵塞江边水泵房,加上烟灰污染衡阳电厂生产区,经湖南省经济委员会同意,于年9月转租给水口山矿务局。年元月起交耒阳电厂管辖。 至年底,该站累计发电2.06亿千瓦·时。 (二)列车电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来湘发电的列车电站多安排在负荷集中而又缺电较多的衡阳等地。 年,衡阳市以电力紧张为由向电力工业部申请调列车电站来支援。经部批准,第15列车电站(千瓦)于年4月抵衡阳,由衡阳电厂负责修建基地和组装。同年6月3日并网发电。后随着双牌、白渔潭等水电站的陆续投产,衡阳的电力供应开始好转,该站于年8月停止运行,9月调往郴州许家洞。 年下半年,湘南地区夏秋连续干旱,双牌水电站水库水位于9月14日降至米死水位,被迫停机达96天之久,电网出力锐减,衡阳市的照明用电大都停供,一些重要厂矿的供电均无法保证。 当年10月经水利电力部批准,第6列车电站(千瓦)与第39列车电站(千瓦)分别自广东茂名和内蒙古平庄调抵衡阳,于11月发电,共发电万千瓦·时。年4月至5月,两站先后离湘。 年,衡阳——双牌电网用电负荷已达历史最高水平,电力供应紧张,衡阳市请求水利电力部调第48列车电站(容量为千瓦)来衡。在衡发电的时间定为年8月27日至年2月。合同期满后,经部同意该站继续留衡发电,租约续订至年。 但到年,该站的灰渣已无地堆放,遂于年2月起转租给衡阳冶金机械厂和衡阳轧钢厂管理。 此外,衡阳冶金机械厂还于年5月至年租用第33列车电站来厂发电,容量为千瓦,共发电万千瓦·时。 年10月该厂又租用了第19和第20列车电站,装机容量各千瓦,是在湘最大的两座列车电站。从年元月起两列车电站正式调拨给衡阳冶金机械厂管理。 除衡阳外,白沙矿务局从年l0月起租用千瓦的第5列车电站。从年起租用千瓦的第2列车电站。后来两站均移交该矿务局管理,并于年先后建厂安装。 邵阳市于年至年11月由水利电力部调第16列车电站(千瓦)发电。 株洲市在70年代中期电力供需矛盾突出时,由水利电力部于年调来第26列车电站,装机容量为千瓦,主供株洲钢厂用电。 水利电力部第24列车电站(装机2×千瓦)自年调来郴州灶市发电,年调湘潭纺织印染厂,年调株洲,并入电网,主供株洲车辆厂用电。 2号船舶电站和所有列车电站,原属水利电力部列车电业局管理,年该局撤销,水利电力部通知将在湘境内的第24、26、48列车电站和2号船舶电站从当年1月1日起移交湖南省电力工业局管理。省电力工业局确定从4月1日起将24、26列车电站交株洲电业局管理,48列车电站交衡阳电业局管理,并分别改名为湖南省第24、26、48列车电站和第2号船舶电站。 年1月将第48列车电站无偿调拨给衡阳轧钢厂,第26列车电站无偿调拨给株洲钢厂,作为工厂的自备电厂。 第24列车电站于年7月调长沙重型机器厂,成为该厂的一个分厂。 年元月起将2号船舶电站交耒阳电厂衡阳分厂管理。 推荐阅读抗美援朝武汉抗洪的老二站(上) 赵桢祥:抗美援朝列车发电回忆 王福全绘画:第一次出征 抗美援朝武汉抗洪的老二站(下) 贾占启:老二站抗美援朝和武汉防汛抢险 王福全绘画:武汉防汛 白义:我的列电生涯 丁菁华:忆父亲丁树敏 王会:武汉抗洪 陈一峰:戚墅堰发电厂与列车电站的一段情缘 孙玉琦:我的列电记忆 车导明:新中国的列电事业 我国列车(船舶)电站一览表 往事追忆 往事追忆 我国第一台列车电站 吕文海:记忆片段 钟长路:老二站李德队长 0211王士湘: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0311毕万宗:在列电岁月里的记忆 0311张广笙:为列电奔波一生 0503“我国第一座列车电站”考 0504我国第一座投运的列车电站 0505第2列车电站是年赴丹东抗美援朝的 0506《长江日报》报道第2列车电站年武汉抗洪 0507志书中的第2列车电站历程 0508第2列车电站年的上级单位全称 0509下花园发电总厂 0510美的最高境界——留白 0511坐船过海的第22列车电站也来自双河尖 0512《电声》胡宗光:提运千瓦新机 0第2列车电站年从双河尖启程的起因 0514中国列车电站首位厂长——高昌瑞 0515《戚墅堰发电厂志》大事记(~) 0516《戚墅堰发电厂志》“概述”中的双河尖发电所 0517双河尖发电所一共两台机组都成了列车电站 0518陈一峰:戚墅堰发电厂的列车电站情缘 0519唐存勗:在戚墅堰电厂工作的回忆 0520志书中的第2列车电站历程(增补版一) 0521双河尖发电所年还帮过第4列车电站 0522从葫芦旺发电厂走来的列电人 0523葫芦汪发电厂的两位厂长张彬、张天柱 个人读书,随手而记 tanyali赞赏 长按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