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刘备扩大了领地,其中包括了荆州、南郡和襄阳。在规划未来的战略时,马良建议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先占据荆州,并进一步南征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以积累资源和财富,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四郡在汉朝时被称为“荆南四郡”,是湖南最早的州郡,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零陵郡的兴衰历程。古代交通以水运为主,中原王朝在湖南的扩张多以洞庭湖为起点,沿湘资沅澧四江逐步推进。湘江和沅江作为主要交通干线,不仅长度可观、水量充沛,还承担着连接外省的重要角色。湘江更是制约两广地区的关键水道。 零陵郡在湖南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在湘江流域设立了长沙郡,同时也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境内设置了零陵县,隶属于长沙郡。这一设置旨在为征伐岭南提供后勤保障,“王翦定江南,修都庞之戍”。当时的零陵县辖区覆盖了今天的全州县、资源县以及兴安县的北部,这正是秦始皇大军进军岭南的必经之路。为何零陵县成为关键节点?此地位于大军翻越岭南的必经之地,地形复杂,行军困难。然而,在零陵县境内,湘江可直通广西,使得军队能够利用水运优势,避免翻山越岭的艰辛。特别是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的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平坦,易于通行,军队能够轻松抵达西江的支流漓江,为进军岭南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有人误以为秦始皇曾以五路大军进南越,这实是对《淮南子》相关记载的误解。该书所提及的五路大军,实际上是在首次攻打岭南后,为确保驻守而派往郴州、广州、大余等地的,并非指进军路线。秦始皇的实际进军路线,是从湖南西南与广西东北交界的湘桂走廊突入,并辅以灵渠的修通。具体路线,可参阅我的文章《手绘地图:古代进出广东的三条主要路线,秦始皇如何征服岭南?》。 在零陵县设立的同年,秦始皇的大军便经过此地,穿越复杂的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的河谷地带,顺西江而下,展开对岭南的攻势。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年),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因推恩令获封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于永州市零陵区,这标志着永州建城的开始。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长沙国被析置,零陵郡由此诞生。此时的郡治依旧设在零陵县(现今广西全州县咸水镇)。零陵郡的辖区覆盖了零陵(今全州资源灌阳)、营道(宁远南部与道县东部)、冷道(宁远、新田)、营浦(道县大部、双牌县南部及江永县东北部)、始安(今兴安、阳朔一带)、洮阳(全州北、资源一带)以及钟武(今衡阳县)七县。此外,境内还设有泉陵(永州市区)、都梁(今武冈)、夫夷(今新宁)、舂陵(今宁远)等4侯国,其管辖范围大致涵盖了今永州市、邵阳市以及广西东北部的全州、资源、灌阳等县。 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零陵郡的治所被迁至泉陵县(位于今永州市零陵区),标志着零陵郡的行政中心移至湖南省。两汉时期,零陵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作为通往两广的门户,直接监视着两广地区的动向。 随后进入三国时期,刘表逝世后荆州陷入混乱,赤壁之战爆发。刘备通过赵云击败“零陵上将”邢道荣,成功夺取了零陵郡。然而,在公元年的夷陵之战中,刘备惨败,零陵郡随之被孙权夺取。东吴为加强管理,将零陵郡的西北部分割出去设立了昭陵郡。自此,零陵郡的行政区划开始缩小。 隋文帝开皇九年(年),零陵郡和永阳郡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永州总管府,其府治设于泉陵县。同年,泉陵县更名为零陵县,作为永州的附郭县。此后,永州在多数时期成为了一级地名,而零陵则主要作为县区地名存在。 历经唐、宋、元、明等朝代,道县曾长时间被分出设立道州。直至明洪武年间,道州才重新划归永州管辖。然而,在明洪武二十七年,因湘桂边境瑶民起义,朱元璋将全州、灌阳、资源三县划归广西,导致永州的辖区进一步缩减。 零陵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孕育了众多名人如周敦颐、怀素、黄盖、柳宗元和杨万里等。如今,永州是否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了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