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抗日名将阙汉骞和“拨云体” 

■胡若隐

  余未曾料到,在台湾书坛能够和于右任、吴稚晖相提并论的第三人,是来自家乡湖南宁远县九疑山下的阙汉骞(字拨云,~年)将军。他以中将军长之职指挥中国远征军取得腾冲歼灭六千日军的战绩为人称道,他所创造的书法“拨云体”却鲜为人知。

  甲午中元节次日,余和家人寻访阙公故里阙家庄。该村位于县城之北30公里的宁远至永州要道上,与万人村庄平田一水之隔,规模虽不算大,但环境秀美,山水平畴一应俱全,60公里外便是舜帝陵所在的九疑名胜。沿着杂草齐腿、瓦砾遍地的村间小路,我们步入阙公故居。较之湘南标准的天井式合院建筑,它的功能一样但结构稍显简单,墙体为青砖结构,屋内为木结构。阙居大约百十平米,相当于客厅的堂屋名曰“怀德堂”,左右对称有厢房各一,堂屋正前是天井,天井两侧是对称的杂物间。据阙家后人阙土生说,他的三叔公阙汉骞出生在左边厢房,有兄三姊一,家境一般。眼前堂屋陈列的照片显示出阙公傲人的军旅生涯,还有他创作书法时的酣畅淋漓。

  上溯当年阙公的成长历程,容易使人想到“时势造英雄”那句话。阙公出生于辛丑年(年),国难当头。他6岁即延师课读,9岁入平田村杨家私立的伦英初小,当时用一种价格便宜的黄毛笔写字。后来他先后考入县立高小、第十三联合中学。“五四”运动期间,他考入湖南公立法政学校,后因母丧辍学。年阙汉骞奉父命与杨如结婚。杨如之父为又陶先生,性豪爽,善书画,能文章,对阙汉骞有知遇之恩。阙读伦英初小时,同学皆笑他体格高大、笨拙无能,先生独大加赏识,常谓阙家子磊落魁梧,写字亦洒脱可喜,吾家子弟都不如。阙婚后蛰伏家园,纵情临池,对《张迁碑》似感兴趣,尤好颜真卿书法。

  没有人料到书法能改变一个山里娃的命运。当时阙汉骞做棉花生意,来到了邻县双牌。有钱人家听说县里回来个旅长,要在家乡做寿宴,忙着找人作对联祝贺。阙汉骞主动请缨,破开竹筷一根,夹住棉花一坨,谈笑间榜书对联既成。旅长见到贺寿对联后命人请来作者,称其书法大气,从军或有可为,当场以上宾对待。从此刻开始,阙汉骞发现多收棉花只能保住几家温暖,决计冲出山关赌命于枪林弹雨之中。

  阙汉骞辗转湖南多个地方,学习步兵,后来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浴血战场,屡建奇功。年卢沟桥事变起,阙任第十四师四十旅旅长参与沪战。年阙旅担任上海撤退掩护,于誓节渡一役与日军白刃相接,迫使敌军迟滞于长江下游。年夏,阙在常德接掌第十四师,年终取得粤北抗战大捷。年,担任五十四军副军长的阙汉骞统率全军将士浴血奋战,突破日军严密设防的怒江天险,攻破海拔米的高黎贡山防线,收复了滇西重镇腾冲,创造了全歼日寇两个联队的光辉战绩。阙汉骞蜚声中外,在战役中荣升军长。年秋,阙奉命受降日军于广州。

  阙公勤于书道,在军中东方未明即起,起必燃烛书写擘窠大字数百个,始闻起床号音,数十年从未间断。吴稚晖先生于年曾题阙书《千字文》云:“阙汉骞将军以拨云体之隶草重书之,直追王前,使钟体复活,并略复千文之旧,名其体曰拨云体……阙书笔力千钧,气势万千,遒劲雄浑,闪电奔雷,确非常人所可企及。拨云兄百战沙场,未尝一败;斩将搴旗,未尝一失;每于出生入死之际,未尝稍怯;处枪林弹雨之中,未尝稍后。盖能以气雄之,而以力胜之也。其于书法亦然,以气胜、以力胜,故得有雄奇壮阔之造境。阙公自年借病告老后得余闲专心于书道,年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其正书《正气歌》和行草楷隶四体《千字文》为当时著名艺术家纷纷品题称赞。”

  阙公的桑梓情怀为家乡人称道。据阙汉骞年所作回忆录《戎马关山话当年》序言:“余出于枪林弹雨中数十余年,未曾带伤,今又有圆满之家庭刚聚于此,天之于我者厚也。惟冀还我故居,放怀九疑山水之间,得以其余年致力于所好,此又人生之大幸,为余馨香祷祝寤寐以求之者也。”这又应了家乡的那句古话“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是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paizx.com/spxqh/127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