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6月7日早晨7:30,双牌自行车协会与双牌同城交友群的户外爱好者共人乘坐6辆车向麻江镇荷叶塘村进发,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去探访天井岩。这是一个尚未开发、人迹罕至的地下溶洞,此次探访其实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溶洞探险。

上午9:30,我们一行到达荷叶塘村,经向老乡打听,我们很快找到了天井岩。从远处看,天井岩是一个三面绝壁一面稍缓的漏斗形地下大坑,所以也有人叫它“天坑”。要进洞,首先得找到进洞的路。像这种三面绝壁的“天坑”,毫无疑问,只有在稍缓的那面才有可能找到下洞的路。

经过一番准备,我们沿着荆棘密布、茅草纵生的山间毛路进发。由于怕热,我没有听从好心人叫我穿长衣长裤的劝告,选择了短装上阵。很快,我就为此付出了代价,我的前臂和小腿上被茅草划出了几道浅浅的口子。不过,这确实不算什么。作为一个山里长大的孩子,为茅草所伤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上午10:07,我们找到了下坑的路。抬头看了看天色,打开手机看了看天气预报,我们决定开始下洞。下洞的路真的很陡很滑!很快,随行的女同志被吓得尖喊鬼叫起来。同行的一个10岁的小女孩还被吓得大哭起来。我提醒大家下陡坡注意事项:重心降低,步步为营,踩实再动,抓牢树干,攀稳石头……

上午10:0,我们遇到了第一道天堑--一道高约3米的滑石板,这是我们的必经之地,下面全是乱石,徒步下去存在很大风险。幸好我们早有准备,带来了攀岩索。同行的户外爱好者大多没有探险经历,来天井岩都是第一次,使用攀岩索大多也是第一次,很多人面对攀岩索下悬崖都心存畏惧,不敢迈出第一步。还是同城交友群的两个兄弟比较有经验,率先握索下崖,并告诉大家下崖姿势。为了鼓励大家大胆下崖,我先握索下到崖底,并在乱石位置做出保护准备。一行人总算在尖叫声中啃下了第一块“硬骨头”,全部顺利通关。

又下行数十米,我们遇到了第二道天堑,一个高约3米的90度绝壁。当然,我们又使用了绳索。有了刚才的下崖经历,男同志个个胆大起来,很快利用绳索下到了崖底。女同志面对悬崖依然不减惊恐,特别是那个10岁的小女孩再次吓得大哭起来。最后是安排了几个精装劳力在崖底接应,一个后生在崖中接应,费了好一阵子才将女人和孩子一个个接应下崖。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叫胡艺蕾的小女孩真勇敢,她克服了恐惧,坚强地迈出的前进的步伐。

下了这道天堑后,下面是一块较大的平台,平台下即是溶洞的入口。队友们在这里稍作休息、补给。几个摄友则各自选择位置拍照。

在重申了一遍进洞注意事项后,大家开灯向洞内迈进。我走在最后的位置,一来我是领队,二来为了摄影。进洞后回看洞口,别有洞天。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洞口形状,有时如心形,有时如上弦月,有时如玉蟾,有时象企鹅,蔚为壮观。

进洞后的路依然不平坦,小的下坡接二连三。所经之路都是水流及附近的石板,路面很干净,石板上没有滑滑的绿苔。进洞约米处,有一深水潭,深可及腰。由于两边皆绝壁,大家在这里自动停步集结了。男同志有和衣下水的,也有脱掉衣裤鞋袜下水的。女同胞有自己和衣淌水过的,有换泳装过的,有要求背着过的。在这里搞了好一阵子,很多人在此湿身,我也不例外。

过了这个水潭后,地势相对较为平坦,进入了绚丽的石钟乳路段,大约有里路长。洞的两边和洞顶有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到处是嘀嘀嗒嗒的水滴。这些石钟乳千姿百态,有的似人头,有的似瓜果玉米,有的如动物,栩栩如生。

我们几个爱好摄影的看得细致一点,推进也相对慢一点。当我们还在中段的时候,已陆续有人看完返回,并告诉我们他们是在有岔道处返回的,前面大同小异,劝我们一并返回。但是我不同意返回。一来好不容易进洞了,想看得全面些;二来洞内无通讯信号,也不知哪些人在前面在后面,我们得走到底看看有没有人再往前走才放心。这之后我们5人加快了前进速度,不久即来到一处岔路口,左面是水流去的方向,右边是一块较高的又大又平的巨石,中间是石钟乳隔断。我不知该往哪边走,于是叫队友往水流方向打灯,我往右边石头方向观察亮光。结果我看到了亮光,说明前面是相通的。

于是我们试着往水流方向绕过去,前面是一个大厅。钟乳石依然很多很漂亮。再往前走约50米,水流通道突然变得很逼仄,也没了漂亮的石钟乳了,上下左右都是厚厚的淤泥,又窄又脏,不好通过。我试图从右侧的淤泥土坡绕过去,探头看了看上面有鞋子滑动的痕迹,却没有留下下去的脚印。这一方面说明淤泥斜坡很湿很滑不好通过;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队员没有再往前行进。我用手电照了照前面,发现水流往左急转弯朝一个低矮逼仄的口子流去,人恐怕不好通行;而右边是一个往高走的淤泥斜坡,看起来有几十米远,空间不太高,泥巴很深的样子。据此我判断往哪个方向都不太好走,于是征求队友意见是否再前进,队员们说听我的。我权衡了一下,决定返回追大队伍。

返回的时候,走在最后的只有5个人了,3男女。在返回途中,我们发现了好几种动物,它们是螃蟹、泥鳅、石爬子(一种趴在石头上生活的鱼)、青蛙、蛇、蝙蝠,还有一些很细小的鱼苗。我们拍下了照片,快速返回洞口。到了洞口,大队伍已经在返回洞顶了。我们五人互相照顾着前进,并收拾好队伍留下的绳索。在第一个滑石板处,我们让两个女队员先行通过,我和另一男队员在可能出现的危险位置保护。事实证明我们的预案起了大作用。我们的一个女队员在通过滑石板顶部时滑倒了,保护的男队员在她的冲击下身体也失去平衡,一只脚滑动。这时候我在最后面,右手抓着树干,左手出力顶住男队员的腰部,三个人艰难地稳定下来,然后才叫女队员慢慢转身抓牢树干,再起身摆脱困境。这之后的路危险性相对小些,但我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我们安排两个女队员走前面,两个男队员近距离跟随保护,我走最后收队,确保了整个队伍安全撤出。

我们最后的5人小组于中午1:07胜利抵达洞顶渠道,于1:40抵达我们预定的中餐地点晓林酒家。在这里我清点了队员人数,所有人员全部到位,所有队员无一人受伤,探洞之旅圆满结束。

幺哥靓照

一、考察结论

1、天井岩是由平铺的层积石灰岩塌陷而成,洞顶到洞底的目测高度约米至00米,它完全具备天坑形成的6个条件:(1)一是石灰岩层要厚;()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深;(3)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4)四是降雨量要大;(5)五是岩层要平;(6)六是地壳要突起。。据此我们判断,天井岩确实是一个标准天坑。

、天井岩天坑内植被丰富,有地下水,有溶洞,有大量石钟乳。溶洞内有多种动物生存,空气状况好,属于一个有水流、有生命的活洞。

3、天井岩形如一个巨大的漏斗,集雨面积巨大,雨季集雨量大得惊人,溶洞内通道狭窄,两壁陡峭,人进入溶洞内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溶洞内旅游开发的空间不大。

二、开发建议

天坑属于奇特的地理景观,较为罕见。全世界已知的天坑约80处,中国约50处,湖南省目前暂时没有天坑方面的报道。那么麻江天坑即是永州唯一乃至全省唯一的天坑地理景观,属于在较大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的地理景观,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而且,麻江天坑位于永连公路旁边的荷叶塘村,距离永连公路约4公里,距离麻江镇约6公里,距离4A景区阳明山约5公里,距离双牌县城约36公里,距离永州市约公里,且有一条已硬化的通村公路经过,交通极为便利。另外天坑就在荷叶塘村旁,附近有农家,开发难度不大,开发条件较为成熟。基于以上因素,个人建议朝以下开发方向发展:

1、打天坑地貌品牌,突出湖南唯一属性,开发以农家乐为基础的天坑景观观赏区;

、建设天坑攀岩训练基地、空中栈道(含透明栈道和钢索栈道)等设施,组织国际攀岩大赛、天坑探险游等活动吸引世人眼球,打造湖南省独一无二的冒险旅游品牌;

3、发挥自然景观和生态优势,组织帐篷节、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户外旅游品牌;

4、与阳明山旅游捆绑销售,为阳明山旅游增添新的看点,让阳明山旅游带动天坑旅游。

三、探险攻略

麻江天坑在双牌户外爱好者的推介下,已经被省内外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所熟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前来考察、探险。天坑探险有愈演愈烈、愈探愈热之势。然而,天坑探险本身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意外事故,根据本人多年的户外活动经验,对进洞探险人士提出如下忠告:

1、户外有风险,探洞很危险,进天坑特别危险。天坑溶洞地势低洼,通道狭窄,四壁陡峭,遇到山洪暴发、塌方等意外情况几乎没有逃生的空间和逃生机会。加之下洞道路陡峭,天堑横陈,已有多名探险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因此个人不主张非专业探险人士深入天坑溶洞内探险。

、探险应避开多雨的春季,避开天气多变的夏季,选择天气较为稳定的秋冬季节。

3、一定要由有山区生活经验的人带队,探洞前要研究天气走势,进洞前要注意看天象,看云层看风向,判断天气可能走向。

4、团队协作,科学预案,队员精干,拒绝菜鸟,精心准备,快进快出。

5、备探照灯、手电及备用电源电池、攀岩索、食品、换洗衣裤、打火机、防水火柴等,穿防滑溯溪鞋。

消息来源双牌发布

给你卖个萌,分享到朋友券好不好!

跟小编做朋友不?加

点底部阅读原文,下载手机版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paizx.com/spxly/15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