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征文理论类一等奖作品) 苏小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双牌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中指出:今后几年要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确保年全县整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大会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教育扶贫是一项重点工作,县教育部门将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环节,精准出击,锁定寒门学子、锁定薄弱学校、锁定乡村教师、锁定贫困家庭、锁定特殊群体,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能就业”的问题,努力做到刨穷根、挖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群众快脱贫、真脱贫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聚焦资助环节精准资助寒门学子 双牌县是湖南省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户,人口人。要从构建“从小到大”的教育资助体系入手,主动践行“资助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点亮一份自信,成就一个梦想”的庄言承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实行优先享受资助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在各个阶段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幼儿按每生每年元的标准给予入园补助。二是落实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对所有学生全面实行免学费免书费,对贫困寄宿生按小学每生每年元、初中每生每年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三是落实普通高中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每年平均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口中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元的标准免除学费。四是落实中职教育资助政策。对所有中职学生按每生每年元的标准免除学费,对中职一年级、二年级贫困学生按每生每年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五是落实大学教育资助政策。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贫困大学生每生每年可借最高标准为元的助学贷款,就读大学期间财政全额贴息。六是大力募集捐助资金。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教育基金会广泛联系相关单位、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在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前提下,优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进行资助,优先对重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进行帮扶。 聚焦校园环节精准改造薄弱学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了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提高和“全面改薄”计划,聚焦重点贫困乡镇所在地学校,加强合格学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校建设规划。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中,优先将重点贫困乡镇所在地学校纳入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到年,全县所有贫困乡镇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贫困村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学校办学条件。二是促进重点贫困乡镇学前教育普及化。应对新的人口政策,大力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贫困乡镇的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重点贫困乡村延伸,优先支持有实际需求的重点贫困乡村依托小学现有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扩建一批附设幼儿园。到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建成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重点贫困乡村学前教育全覆盖。三是提升重点贫困乡镇所在地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智慧教育建设为契机,加强重点贫困乡镇所在地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重点贫困乡村,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水准,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重点贫困乡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探索建立重点贫困乡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重点贫困乡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聚焦教师环节精准扶持乡村教师 教育扶贫,师资无疑是基础。提高贫困乡村的教育质量,发展贫困乡村教育事业,全面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要有一批既能“仰望星空”,又能扎根山区潜心施教的优秀人才。一是全面提升贫困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用好国培计划项目县资源,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同时,注重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项目重点向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实施农村“全科教师”培养工程,优先全面轮训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全体教师,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切实提高贫困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支持鼓励教师到偏远贫困农村学校从教,在职在岗教师一律纳入乡镇工作补贴、基层教师人才津贴实施范围,对贫困地区教师根据不同档次按照每月-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定期对乡村教师进行免费身体健康检查制度,加大对特困教师救助力度,为他们排忧解难。全面完成贫困乡镇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年完成教师周转房套,年实现教师一人一房目标。三是拓展贫困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采取定向培养、特岗招录等形式加大贫困乡镇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建立和完善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乡镇学校任教机制。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我县农村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任教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政策。四是建立贫困乡村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评选工作中,重点向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符合条件的教师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和表彰制度,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向贫困乡村教师倾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继续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等表彰奖励活动,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贫困乡村教师和贫困乡村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 聚焦家庭环节精准指导贫困家庭 家庭是构建社会的细胞,脱贫攻坚的重点就是让贫困家庭进入小康。不管是产业脱贫、就业转移脱贫还是异地搬迁脱贫,关键是给予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者以就业技能,这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要采取多种措施,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贫困家庭适龄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是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推荐贫困家庭学生到高职院校就读,并优先安排就业。二是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帮扶。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创业教育培训,协调人社部门举办专门招聘会,挖掘适合性就业岗位,优先推荐和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三是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县职业中专为主阵地,构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培训体系,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在家务农的群众就地就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转移就业和劳务品牌培训,对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异地职业技能培训,使有培训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人口都能接受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聚焦特殊群体精准关爱特殊孩子 当前,因部分贫困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或因贫困异地搬迁,形成了一群“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为了让他们共沐阳光雨露,快乐健康成长,不因贫困而失学,建立健全县、乡镇、学校三级关爱机制。一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给予全面关爱。支持每个乡镇学校至少建成1个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亲情电话,聘请“代理(爱心)妈妈”,招募志愿者,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要求就读学校校长、教师,从物质与精神上,从生活、学习与心理等层面,“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儿童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留守儿童不辍学。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随迁子女给予同等待遇。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方针,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异地搬迁或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全面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与同城学生在收费、资助、学籍异动、入队入团、评优表彰及参与各种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 实现全面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县教育部门正在按照县委第十次党代会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步伐,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努力确保教育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赞赏 长按白癜风有什么危害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
|